国家对人药和兽药的界限,列有专门的目录,除了部分人和动物共有的药外,很多药品是严谨串用,目的是为了防止病原体在动物体内经抗生素作用后,提高了耐药性,再回到人体,威胁人的生命健康。但在农村猪场,人药给猪用的情况颇为常见。
另外,生猪在出栏前都有数天到一个月不等的停药期,以让生猪代谢体内的绝大部分药物残留。但业内人士称,此制度对畜牧部门的监管水平要求很高,但事实上,在很多猪场无法达到。
四、扮靓:喂饲重金属和瘦肉精
有很多养殖户称自己曾给猪饲料中拌有机砷和硫酸铜,以使猪看起来皮毛发光、排便黑亮,导致猪处于半中毒状态。
砷、硫酸铜、铬、锌等作为微量元素添加,在养猪中是允许的。以砷为例,虽为剧毒,但微量砷可以让生猪增重,提高皮毛的色泽,对原虫类疾病也有治疗作用。但重金属元素添加,必须严格用量,除了致猪中毒,还会污染土地和地下水。
瘦肉精长期是养猪业内公开的秘密。常见的瘦肉精有三种: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都属于β-兴奋剂,原本用于治疗哮喘,后来被发现可以增加生猪瘦肉率后,应用到养猪中。在上世纪90年代初,瘦肉精曾作为创新技术,在各地推广。但是大剂量用在饲料中可以促进猪的增长,减少脂肪含量,提高瘦肉率,但食用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对人体有害。
但猪肉中的高残留瘦肉精,已被证明会造成人体神经中枢中毒失控现象,甚至死亡;慢性特点会导致儿童性早熟。
瘦肉精并非河南养猪业独有,这与小养猪场和散养户缺乏有效监管有关,全国各地都有。
小编提醒:让生猪不再“中毒”,首先要确定规模化养殖方向,提高养猪的硬件和技术,降低监管难度。对大型肉联企业来说,重金养猪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