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提高疫苗质量,实行强制免疫预防
2003年全国38家企业生产兽用生物制品82种,其中病毒类疫苗42种,细菌类疫苗40种。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少,缺乏质量优势,特别是预防新发生的传染病疫苗,抗多种疾病的联合疫苗和抗超强或变异株的疫苗更是缺少,远不能适应当前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因此,当前要尽快提高现有的各种动物疫苗的生产质量,改进免疫方法,增强免疫效果;另一方面要加快研发新型的有效疫苗,用于预防新出现和重新出现的传染病。特别是要研发病毒类型和细菌类型的多用途的疫苗载体,这样,当出现新的动物传染病时,可迅速克隆新病原微生物的保护性抗原基因,组合于疫苗载体中,从而在很短时间内发展出能控制新发生传染病的高效稳定的基因工程疫苗用于疫病的预防。
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猪传染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种猪场对猪口蹄疫、猪瘟、猪伪狂犬病、猪蓝耳病、猪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猪链球菌病及猪肺疫等应常年保持100%的免疫接种,严防这些危害最大的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其他疾病是否需要免疫接种,可根据本猪场生产实际、环境条件及当地疫病流行情况等,有选择地进行。广大农村养猪专业户因主要饲养的是保育猪和肥育生长猪,应加强猪口蹄疫、猪瘟、猪肺疫、猪丹毒、猪链球菌、猪水肿病的免疫接种,以防止这些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五、研发新型兽药,实施科学的药物预防
我国现有兽药生产企业约2600多家,产品规格近5000多种,其中批准生产的283种新兽其中有新化药类167种,在这167种新化药中,只有2种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占1%,其他的均是仿制品。由此可见,我国兽药研究和开发能力很弱,新型兽药数量很少,特别是抗病毒药物,不仅数量很少,而且科技含量也不高,与当前畜牧业生产和防疫形势很不适应。
当前,在新发生的传染病中,约有三分之一是由病毒引起的,针对这些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因此,在传染病的防控措施中,最迫切需要的是研发、发现、筛选出有效的抗病毒新药,用于抗击病毒的侵袭,才能确保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根据当地猪病发生情况与流行规律,结合猪场实际,有计划、针对性地选择有效的药物进行预防,这是养猪场疫病防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措施。特别是目前还有不少猪场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尚无有效疫苗,往往通过饲料与饮水添加药物喂饮可达到预防的目的。
许多养猪场,在母猪、哺乳仔猪、保育仔猪及育肥猪四个阶段,针对某些病原菌选择敏感的药物,预防猪群外源性和内源性的细菌性感染,减少了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了产仔数,提高了成活率和出栏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防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