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适应范围
该模式可操作性强,劳动量小(只需1个劳动力即可),发展养猪业的同时可以从事种植业或其它农业生产,宜于 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户发展。
F. 推广前景
农村千家万户零散养猪逐渐萎缩已成定局,大户生产增多是养猪业发展的必然趋势。“1511”养猪模式投入少、资金周转快、风险性小,是热爱养猪事业的有志之士的首要选择。该模式在我县生猪优势生产带辐射区、平畈地区、低山丘陵地区有巨大发展潜力。
三)养猪小区的分点式模式
它是小区养猪模式的发展。就是养猪小区内的养猪户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去饲养。这样既提高了效率,又降低拉疫病的发生,值得提倡。
四)成都模式
1.基本概念 为解决散户养殖商品猪的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成都在今年启动的生猪产业化改革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解决办法,即养猪社区化、农民股份化,并在此基础上开始形成新的生产关系格局。
2.基本内容 在这个利益共同体中,村集体通过 借款入股,农民则以土地和现金入股,土地指养猪场所占用的土地。现金每股1000元,最低1股,最高不超过10股。对股份数量限制的目的,是政府确保大家都有股份,惠民面要大。预计每股分红300元,其中村集体分红可达到8万至20万元的水平,用于村上各种公益事业。 对经济困难的农户,则把每个规模养殖场建设中由政府补助的20万元量化到他们身上。如此一来,绝大多数散户以股份形式拥有了分红的权力,解决了增收和吃肉的难题。
3。经济效益 对这种农民股份化、养猪社区化的新型生产关系格局,基层干部形象地概括为“农民养猪不喂猪,农民有猪不见猪”,并称这是新农村的写照。 在这场催生新的生产力主体、衍生新的生产关系格局的生猪产业化大变革中,最基层的村级政权开始退出经济活动,其利益保障以股份形式体现,同时回归政权本位,只履行提供和保障公开、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的职能。而企业、村集体、农民三方的利益关系,则由各村成立的生猪专业合作组织协调。
三. 注意点
1. 结合自己的实际去采用新的养猪模式。 通过我们的了解发现,这些新的养猪模式都是根据自己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和发展起来的。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就要注意结合自己的实际。
2. 新的养猪模式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因为这些新的模式好多是刚刚起步,所以里面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养猪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也有提出反对的声音,这就要求我们的生产厂家多多总结改进。
3. 注意个别的厂家在炒概念。养猪必须要规模化,必须要效益化,必须要环保化,这是趋势。之所以一些新的养猪模式的出现也正是行业发展的需求,于是,一些不法厂家就开始利用这个开始大炒概念,蒙蔽养殖户,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也应注视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