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培养和激励机制的建立
鉴于目前大多数猪场员工的现状,猪场管理者在招人、留人等方面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例如提供较好的待遇福利,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等。对员工的培训是猪场管理的重要内容及基础工作,也是人性化管理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赢得员工忠诚的重要手段。许多企业家都认为,“给员工最好的福利就是培训”。
当然也有许多猪场老板担心的是培训人员的流动问题。某个猪场的培训人员流动,对该企业而言是成本外溢,但对其他企业而言,则是资源共享。如果每个企业都视员工培训为自己的责任,那么整个养猪行业员工的素质就会有很大的提高。真正的企业家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考虑社会效益,社会效益反过来也会促进经济效益。同时,流动员工的口碑也能提高企业在同行中的地位。
2.1为员工的提升创造机会
每位员工在就业选择时,除了考虑福利待遇之外,还需要考虑个人的发展空间。猪场员工也是如此。猪场所需要的大多数是实用型的人才,因此猪场在场内有管理或技术岗位空缺时,应首先考虑在场内的员工中选拨。管理者对内部人员的情况比较清楚,而且从内部选拨晋升的人才对猪场的情况也比较了解,忠诚程度相对较高。而且更重要的是,有提拨晋升的机会使内部的员工觉得更有奔头,工作的积极性更高。随着猪场的扩大或是建设分场,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内部选拨晋升是快速而又最有效的途径。
2.2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
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推行实际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指导员工实施职业发展规划,运用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作为牵引,要大力组织和开展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活动和技能明星评选活动,对于优胜者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建立对有突出贡献的技能人才和拔尖人才的奖励制度,授于他们荣誉称号或给予一次性的奖励、特殊津贴等福利待遇。鼓励员工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去提升自我。让不同层次的员工能够顺利实现不同阶段的需求和自我价值,激发团队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有了好的激励机制和责任心,猪场的管理和生产才会提高,才会有好的经济效益。
2.3帮助员工自我发展
在员工个人的发展方面,管理者应帮助员工明确发展方向与目标,目标就是人们实现组织远景的步骤。不仅如此,目标还应是确切的、可衡量的里程碑,让员工可以测量他们在成功之路上的进展情况。目标为人们提供了可以为之奋斗的东西—使他们的工作更加有趣和充满意义。随着目标的逐一实现,员工对于工作也就越来越有信心。例如,对于年轻员工,在基础生产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而且干得较好的,可以先提拨为生产线长(组长)。在这个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考察。考察期满后,根据需要和个人的能力情况,可提拨为配种员、兽医等技术职位。或者了解员工个人的想法,看他们想向哪一个方向发展,在有可能的情况下给予满足。根据每个员工的特点委以不同的工作,如沉稳、细致的人适合人工授精方面的工作;精明、干练的人适合兽医方面的工作。技术全面,组织能力强的人则可以往场长的角色去培养。尽量做到扬避短,才尽其用,员工的积极性也会高涨,管理起来也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