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养猪技术 > 猪场管理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规模化猪场保育仔猪耳尖坏死的原因揭秘

来源: 养猪管理与技术   2025-05-23 17:52:01   查看:  次

  保育仔猪耳尖坏死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现象,通常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以下为你从环境、营养、疾病、管理等方面展开分析:

  环境因素

  ●温度不适:保育仔猪对温度较为敏感。断奶后2-4周的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如果保育舍温度过低,仔猪为了维持核心体温,会自动收缩外周血管,耳尖部位的血管收缩尤为明显,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长时间缺血缺氧就会引起耳尖坏死。相反,若舍内温度过高且湿度大,仔猪易出现热应激,影响机体正常代谢和血液循环,也可能间接引发耳尖问题。

  ●空气质量差:保育舍通风不良,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会刺激仔猪的呼吸道黏膜,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同时,有害气体会影响仔猪的心肺功能,降低氧气的运输和利用效率,使耳部等末梢组织缺氧,增加耳尖坏死的风险。

  营养因素

  ●营养缺乏:饲料中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矿物质(如硒)等营养成分缺乏,会影响仔猪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维生素C和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伤;硒参与机体的抗氧化防御体系和免疫调节。当这些营养物质缺乏时,仔猪的血管壁弹性下降,血液循环受到影响,耳尖部位容易出现坏死。

  当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E、生物素等营养素,或者矿物质锌、硒等含量不足时,会影响猪的皮肤和黏膜的正常代谢与修复功能,使耳部皮肤变得脆弱,易发生病变和坏死。

  ●饲料质量不佳:饲料中含有霉菌毒素或其他有害物质,会损害仔猪的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同时,霉菌毒素还会抑制仔猪的免疫功能,使仔猪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从而引发耳部病变。

  •外伤与感染:保育猪活泼好动,在群体饲养中易因相互打斗、挤压或笼舍设施刮擦导致耳部受伤。伤口若被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就可能引发炎症,进而导致耳尖组织坏死。

  疾病因素

  •猪瘟、猪蓝耳病、伪狂犬病等传染病,会侵害猪的免疫系统,导致猪体抵抗力下降,耳部易出现病变。另外,一些耳部局部的疾病,如耳螨感染、中耳炎等,也可能蔓延至耳尖部位,引起耳尖坏死。

  ●感染性疾病

  ○猪瘟:猪瘟病毒感染可导致仔猪全身性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微循环障碍。耳尖作为血液循环的末梢部位,容易出现淤血、缺氧,进而发生坏死。

  ○蓝耳病:感染蓝耳病后,仔猪的免疫系统会受到严重破坏,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同时,该病还会引起血管炎,影响耳部血液循环,造成耳尖坏死。

  ○副猪嗜血杆菌病: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可引起仔猪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还可能导致耳部血管炎症和血栓形成,使耳尖血液供应中断,最终导致坏死。

  ●非感染性疾病:某些先天性的心血管疾病或遗传性疾病,可能导致仔猪耳部血液循环异常,增加耳尖坏死的发生几率。

  管理因素

  ●饲养密度过大:保育舍内饲养密度过大,仔猪之间相互拥挤、踩踏,容易导致耳部受伤。受伤后的耳部组织抵抗力下降,容易被病原体感染,进而引发坏死。

  ●断尾、剪牙不当:在仔猪断尾、剪牙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消毒不严格,容易引起感染,细菌可能通过血液循环扩散到耳部,导致耳尖坏死。

  ●应激因素:断奶、转群、换料等应激因素会使仔猪的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发生紊乱,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应激状态下,仔猪的血管收缩功能也会受到影响,耳部血液循环不畅,增加耳尖坏死的可能性。

  防控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合理安排饲养密度,每头保育猪占有0.3-0.5平方米的空间,防止猪只过于拥挤而发生打斗。定期检查猪舍设施,及时修复尖锐、粗糙的部位,避免刮伤猪耳。控制好猪舍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温度保持在22-25℃,湿度在65%-75%,确保空气新鲜。

  •保证营养均衡:提供优质全价饲料,根据保育猪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合理搭配饲料成分,确保饲料中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元素的充足供应。必要时,可在饲料中额外添加适量的复合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剂。

  •做好疾病防控:严格执行猪场的免疫程序,按时接种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等疫苗,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定期对猪舍、用具等进行消毒,可选用过氧乙酸、氢氧化钠等消毒剂,每周消毒2-3次。经常观察猪只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治疗耳部疾病及其他传染病。对于患有耳螨的猪,可用伊维菌素等药物进行驱虫治疗;对于有中耳炎的猪,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及时处理外伤:日常巡查时,若发现猪耳有外伤,应及时用碘伏等消毒剂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并涂抹红霉素软膏等药物,防止伤口感染。对于伤势较重的猪,可肌肉注射青霉素等抗生素进行全身治疗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