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断奶仔猪如何控制肠道健康的营养调控措施

来源: 《饲料广角》   2012-08-09 11:08:20   查看:  次

副标题[/page]

  3、营养调控措施

  3.1原料的新鲜度

  饲料作物在田间、收获、贮藏、加工等诸多环节均可能受到霉菌和霉菌毒素的污染,从而对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造成影响。饲料厂家在生产饲料时,对易受霉菌毒素污染的玉米、玉米蛋白粉、鱼粉、DDGS等原料要定期做霉菌毒素检测,把霉菌毒素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对霉菌毒素超过的玉米、鱼粉要及时做退货处理。针对季节的不同,酌情考虑添加防霉剂,抑制霉菌毒素的生长,确保原料的新鲜。

  3.2使用低抗原豆类蛋白质原料

  在断奶仔猪的营养研究中,选用优质、低廉、低抗原的蛋白原料是研究热点之一。豆粕蛋白质含量高、营养全面、平衡,但含有的抗原蛋白(球蛋白和β-伴球蛋白)等抗营养因子造成了断奶仔猪肠道的过敏和损伤,造成仔猪腹泻。因此,要选用低抗原的豆类蛋白原料,如大豆浓缩蛋白、发酵豆粕、酶解豆粕、膨化豆粕,较少普通豆粕在断奶仔猪日粮中的添加量,从而减轻仔猪肠道对大豆抗原的过敏反应。Visser和Bremmers(1999)比较了不同周龄仔猪饲喂脱脂奶粉、鱼粉、大豆粉和大豆浓缩蛋白对断奶后蛋白质回肠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大豆浓缩蛋白组的回肠消化率与喂脱脂奶粉、鱼粉相似,显著高于大豆粉组。Feng等(2007)研究表明,用发酵豆粕饲喂仔猪,不仅改善了肠绒毛的结构,而且使十二指肠中蛋白酶的活性提高了8.35%,淀粉酶活性提高了7.47%,脂肪酶的活性提高了4.68%,从而促进了日粮的消化。

  3.3有机酸

  通常人们把有机酸分为两类:(1)只能通过降低胃肠道中的pH值来达到间接降低细菌数量的作用,如富马酸、柠檬酸、苹果酸、乳酸。(2)不但能降低胃肠道pH值,而且对革兰氏阴性菌具有抑制作用,这类有机酸可以破坏细菌细胞膜,干扰细菌酶的合成,如甲酸、乙酸、丙酸和山梨酸等。有机酸在降低胃肠道pH值,提高消化酶活性,抑制有害菌数量,改善肠道微生物区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Tsiloyiannis等(2001)在28日龄仔猪日粮中添加1.6%乳酸,断奶仔猪水肿病的死亡率降低了18.75%,并使小肠内容物有益菌与有害菌的比例明显提高。Hansen等(2007)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乳酸和甲酸为主的复合酸,试验表明,仔猪胃肠中有害菌的数量降低了29.13%。李鹏等(2009)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0.3%乳酸型酸化剂,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仔猪小肠绒毛高度提高了20.91%,盲肠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含量分别降低了4.62%和4.08%,血清IgG含量提高了69.08%。该试验表明,酸化剂通过抑制有害菌的繁殖,保护小肠黏膜不受到伤害。

  3.4丁酸钠

  短链脂肪酸(SCFA)包括乙酸、丙酸、丁酸,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丁酸。丁酸在维持细胞的分化和肠道上皮细胞完整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其具有游离性和挥发性的特点,饲料生产中将其制成行对稳定的钠盐-丁酸钠。Kotunia等(2004)在日粮中添加了丁酸钠,试验结果标明,乳猪十二指肠、回肠的绒毛高度分别提高了19.7%和6.03%。钟翔等(2009)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了2kg/t的丁酸钠,试验结果表明,仔猪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分别提高了23.9%和6%。钮海华等(2009)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了1kg/t的丁酸钠,通过对肠道内容物的分析表明,在日粮中添加丁酸钠有促进肠道乳酸杆菌的增殖,降低大肠杆菌数量的趋势。

  3.5谷氨酰胺

  谷氨酰胺是条件性必需氨基酸,是肠黏膜上皮细胞的主要燃料,同时又是细胞增殖分化所需要的氮源。正常情况下,谷氨酰胺主要从肠道或循环中摄取。谷氨酰胺间接刺激具有肠道营养作用的激素分泌,刺激肽类营养激素的释放,发挥其对肠黏膜的营养促生长作用。此外,补充谷氨酰胺还可以降低应激状态下肠上皮的通透性,稳定肠黏液层,维持应激状态下肠黏膜代谢和更新的需要。Zhong等(2011)按断奶仔猪每千克体重1g谷氨酰胺口服,试验结果表明,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有了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腹泻率降低了24%。边连全等(2006)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了1.2%谷氨酰胺,试验结果表明,不仅小肠绒毛高度和固有层厚度有了明显提高,而且小肠GSH(谷胱甘肽)的含量提高了12.37%,CAT(过氧化氢酶)的含量提高了5.83%,MDA(丙二醛)的含量降低了18.02%,对肠黏膜起到了保护作用。

  3.6核苷酸

  核苷酸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是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在细胞的结构、代谢和能量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体外试验表明,核苷酸能够促进小肠上皮细胞的增殖。在动物的早期发育阶段,小肠细胞增生迅速且对核苷酸比较敏感。刚断奶的仔猪处于快速生长并遭受应激,内源合成的核苷酸不能满足肠黏膜DNA合成及黏膜生长的需要,需要额外添加。张永青等(2007)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了0.2%核苷酸,结果表明,仔猪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分别提高了11%和9.34%;十二指肠和空肠DNA含量分别提高了1.26%和111.93%。

  4、小结

  综上所述,通过优质的原料选择、合理的饲料加工工艺、正确选择营养代谢剂等措施可以确保猪的肠道健康,提高仔猪生产水平。当然,影响肠道健康的因素很多,包括遗传因素、能量因素、环境因素等,调控手段尚不成熟。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探索和构建理论体系,从而实现采取更好的技术体系和营养手段来调控断奶仔猪的肠道健康。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