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消化因素仔猪消化功能能否充分发挥与消化道酶的活性密切相关。 仔猪出生后从母乳中获得营养物质,消化道中的乳糖酶活性较高。断奶后,仔猪由吸吮乳汁变为采食固体饲料,而相应的消化酶活性尚未
提高,必然导致仔猪消化功能的下降。研究表明,28 日龄断奶仔猪断奶1周内,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到断奶前水平的 1/3,大部分酶的活性需 要在断奶 2 周后才能恢复或者达到断奶前水平,而胰脂肪酶活性即
使 在断奶 2 周后仍未见恢复。另外,采食固体饲料会对肠绒毛造成损伤,也会影响仔猪的消化吸收。
4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断奶应激反应时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升高,吴金节等研究了断奶应激对仔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断奶后3d,血清尿素氮(BUN)水平升
高,血清球蛋白(GLOB)水平降低,断奶后腹泻仔猪的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升高。发生应激反应时,糖皮质激素含量立即升高,而糖皮质激素属于免疫抑制类生化因子,反过来会抑制免疫
系统的正常功能,造成抵抗力下降而发病。
5仔猪行为的变化断奶应激会对仔猪的行为造成影响。研究发现断奶会对仔猪的行为产生消极的影响,断奶后仔猪的采食行为大幅减少,而饮水、啃咬同伴和圈栏内物体的行为显著增加。
3母源抗体的衰减规律和参考免疫日龄
仔猪母源抗体对断奶前的仔猪有天然的保护作用,然而,断奶后1-2周母源抗体急剧下降直到消失,自身的免疫系统和后天免疫又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故而容易出现免疫空白期而感染疾病,下面对几个主要
的病毒性传染病的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做简要论述,以期为做好疫苗免疫、相关疫病防控提供支持。
1猪瘟的母源抗体消长规律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被国际兽医局(OIE)列为 A 类传染病,我国也将该病列为一类传染病余琼等(2012)的研究数据表明:维持初乳
的 0 日龄仔猪无猪瘟母源抗体,1 日龄仔猪猪瘟母源抗体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降低;猪瘟母源抗体对 1-28 日龄的仔猪有保护,少部分猪在35 日龄还有保护,但是,母源抗体的存在也是导致仔猪猪瘟疫苗免疫
效果不好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确定正确的首免日龄非常重要。通过实验,应于 28-35 日龄对仔猪进行首免,可获得比较合格的免疫保护率,是仔猪在保育阶段避免发生猪瘟的重要保障,同时做好猪群猪瘟抗
体的监测工作。
2圆环病毒的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张毅等(2012)的研究数据表明,试验母猪产前免疫圆环病毒疫苗,对新生仔猪的母源抗体进行检测,新生仔猪在哺乳前几乎检测不到 PCV2 母源抗体,吮初乳后则逐渐上
升,10-20 日龄时母源抗体水平最高并在 20 日龄左右达到峰值,30 日龄以后迅速下降,40 日龄左右降至临界值。因此在 14-20 日龄免疫圆环病毒疫苗最佳。哺乳仔猪较高的母源抗体水平能够降低血清中
PCV2 病毒血症的出现,从而抑制 PCV2 在机体内的复制,保护仔猪在早期免受 PCV2 感染,并且能减少仔猪粪便、血清和免疫器官中的病毒数量。母猪接种 PCV2 疫苗后,使该病毒对仔猪的感染下降,但并
不代表该场整个仔猪群都得到了完全保护,要想仔猪得到完全保护, 仔猪必须免疫圆环病毒疫苗。国外研究证实仔猪早期初乳摄入量少是引起断奶仔猪综合征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在生产实践中,科学地进行
母猪和仔猪圆环病毒疫苗免疫接种,保证新生仔猪及时吃到足量初乳是保证仔猪群具有良好免疫力的关键。
3蓝耳病的母源抗体消长规律猪蓝耳病是目前猪场普遍感染和引起持续损失的疾病,免疫程序非常重要。杜喜忠等(2012)的研究表明,蓝耳病母源抗体 21 日龄开始急剧下降,半衰期 9 d 左右,在断奶前
后母源抗体基本下降到临界值。韩先桂(2011)的研究结果显示,通过 14、21、28 日龄免疫蓝耳病活疫苗的检测结果看出,14-21 日龄免疫效果最好。根据蓝耳病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和蓝耳病病毒特有的抗
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DE)以及蓝耳病活疫苗产生中和抗体缓慢的特点,蓝耳病活疫苗的免疫宜早不宜晚,建议 14-21 日龄免疫,同时做好母猪群蓝耳病病毒抗体的监测和商品猪群蓝耳病稳定性的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