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养猪人
在很多人看来,养猪业并不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尤其是当王伟结束国外留学生涯回国从事养猪业时,很多人都报以惊奇的目光,认为他大材小用,但是王伟却不以为然。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养猪人,在他父辈养猪的年代,养猪是特别受人尊敬的工种,养猪的科学性不亚于任何一个工种。年轻时的王伟性格上是有锋芒的,也有着年少轻狂,更有着年轻人不服输的劲头。为了打造现代化的猪场,王伟一直在创新的道路上前行。在王伟的指导下,公司于2009年全场安装了自动给料系统,进一步的降低人力的使用。2010年,全场升级了带变频通风及进气口自动调节的智能环境控制系统,有效地降低猪只对气候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应激,对控制蓝耳病的暴发和控制细菌性疾病的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药物使用方面,王伟坚持不滥用抗生素,将用药简单化,尽量减少疾病的耐药性。治疗方面,王伟坚持治疗有价值的猪,即弱小的猪直接淘汰不治疗,有治疗价值的猪治疗,一个疗程为3-5天,如果没有好转迹象就强制淘汰。
王伟坚持生态健康养殖的生产模式,即以环保和健康的养殖模式来生产猪只。他指导全场使用对环境无污染的饲料来饲养猪只,并建立一套可循环利用的粪污处理系统。通过大量的实践,王伟摸索出应用低蛋白环保饲料和三段式污水处理法进行环保的方法,为健康猪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他的努力下,2004年,公司猪场江苏省原种猪场验收专家组全面考核,被江苏省农林厅正式认定为“江苏省原种猪场合格单位”;2005年,被全国杜洛克种猪选育技术协作组核定为中国杜洛克种猪联合育种基地和成员单位;同年被核定为中国农业机械化养猪协会成员单位、宝应县环境保护先进单位;2007,年被核定为扬州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单位;2009年,被核定为“江苏省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并分别于2011年、2013年复核通过;2010年,被核定为“国家生猪标准化示范场”,并于2013年复核通过;2011年,被核定为“江苏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公司生产的优质种猪已推广到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成为国内种猪市场公认的优质产品。
跨界带来的火花
用当今较为时髦的词来形容王伟就是跨界。工商管理和养猪,看是两个不搭边的工种在王伟看来却有微妙的相似之处。如今,管理在养猪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用跨界的思维看待养猪业、管理养猪业未尝不是一种新的尝试。脱离了自有的书本上的条条框框,将崭新的思维用于行业,王伟是这么认为的,也确实将工商管理所学带到养猪业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管理心理学就被王伟较好地用于养猪业中,在他看来,管理人就是要尊重人的心理变化,满足不同心理状态的人的诉求,让他们得到最大的心理满足,只有这样才能使员工发挥最大的工作潜能。
国外轻松的学习氛围及做事风格也造就了王伟与众不同的管理方法。他理解年轻人,认为给年轻人适当的活动空间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没有重大疫情的情况下他并不严格限制员工下班后出场。同样从年轻走过,王伟理解年轻人在猪场的不适应,他也曾经经历过很长时间的磨合期。初来内地在猪场工作,他无法适应猪场闭塞的生活,12年前刚到宝应时,面对那时下午五点就关门的商店,面对街上仅有的几家小饭馆,王伟一度怀疑是否真的喜欢并能够适应这样的生活。然而现在,他感谢这样的生活,他说是生活将他有棱角的性格改变,变得踏实稳重,变得能够处事不惊。当然,闭塞的生活并不能阻断他与外界的联系,来到猪场,他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在全公司架设网线,利于自己同时也帮助员工缩短与外界的距离,同时增长员工的见识。他致力于改善员工的生活条件,视员工为平等的主体,对员工的尊重让王伟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很多离开公司的人经过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公司,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王伟的人性化管理的感召。
国外生活同样造就的是王伟对于团队精神的看重和个人性格的塑造,他坚信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发挥众人的合力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能,因此,他着重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在生产上,采取组长负责制,为组长设置生产目标,然后由组长对饲养员进行监督和考核,同时组长会观察新员工的适应性,基于人性化的角度,王伟奖多罚少。同时,王伟会根据不同人的性格为他们安排不同的岗位,即定向培养。配种舍及产房安排的多是性格沉稳、细心、做事有条不紊的人,保育舍及育肥舍安排的多是性格坚韧的人,事实证明,配种及产仔成绩最好的员工往往都是性格平稳的人,而急躁的人通常的成绩都不会太好。或者通过配种舍、产房历练的性格急躁的人往往会变得沉稳。
管理自有一套
对于来到公司的实习生,他也采取了不同的考核方式,即直接将实习生放在肥猪区,在公司猪场未实现自动化之前,育肥区是最考验体力的区域,搬料等体力活都需要实习生自己完成,在他们工作的过程中,王伟会观察他们的行为和工作表现,然后综合考核结果决定实习生的去留。王伟认为,只有先经历困难才能更加适应猪场的生活,如果最开始从事的是较为简单的工作那么就无法迎接潜在的困难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生产情况,王伟要求员工组长定期提交周报、月报,和员工一起查看出现的问题的原因及探讨解决方法,这种民主化的做事风格在员工中很受欢迎。同时,他要求员工组长最后一个下班,在猪舍巡视一遍后再离开,保证了猪舍的安全无误。对生产的重视程度还不只这些,他坚持将猪舍采用小栋式建筑,按全进全出的批次化生产模式设计,减少了猪只疫病的水平传播,同时设计配种舍为限位栏,分娩、保育及生长舍为高床养殖,预防了仔猪腹泻的问题。
跟台湾相比,王伟直言大陆养猪竞争压力大,是辛苦行业,但他善于从枯燥乏味的工作中寻找乐趣。养猪养久了,他跟朋友聊得最多的就是养猪,他也喜欢将养猪形容成一个包括营养、兽医、环境工程、环保、建筑等的系统工程,他认为只有掌握了养猪的诸多门道和关键点,才能养好猪。
后记
王伟是幸运的,他赶上了内地养猪的黄金时代,他可以用自己的想法打造理想的猪场,同样用自己的理念为猪场带来新鲜和活力。“猪二代”或“猪三代”是容易被忽视的,因为在外界看来,无论养猪事业做得如何风生水起,都不免烙上了父辈的影子,但王伟就是要用实力和行动来证明“猪三代”同样能创造新的辉煌。在他的领导下,一度没落的台系种猪越来越受到业内的重视,而他也真正扛起了父辈的旗帜,并且让这面旗帜越飘越高、越飘越远。
中法现代复合优良环保生态养猪项目是我国养殖业第一次全套引进欧盟技术,按照欧盟标准建设全自动化养殖,开创我国养殖业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