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饲料一次加工量多、饲料使用时间长造成饲料营养成分氧化损失。
5)猪群饲料更换时没有过渡期,直接换料造成猪应激。
6)食槽未及时清理、让猪吃了发霉的饲料。
7)饲料食槽设计不合理,有的猪因没有采食位而吃不饱。
8)饮水供应不足,影响猪的采食量等。
我们需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降低其对猪健康造成的影响。
5 注重猪场管理强化落实
猪群的健康在于管理,科学合理的管理是提高猪群生产性能和健康的保证,是猪场取得经济效益的保证。通过管理能够使猪场的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净化,可为各阶段的猪创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抓好管理可以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猪的成活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我们从生产技术角度来探讨提高猪群健康的管理措施。
5.1 做好猪群的保健工作
在猪群的饲养管理中我们要做好保健工作,要把“养大于防、防大于治”的养猪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重视生猪各个环节的保健。我们根据猪群的生理生长阶段合理科学地安排保健方案,做到预防疾病在前,不要等到猪群出现问题的时候再来投入药物治疗。
5.2 执行猪场的日常消毒
猪场消毒是控制疫病的重要手段。通过消毒可以杀灭猪场中存在的很多病原微生物。我们需要建立正常的消毒机制把消毒的工作做到实处,注重消毒效果。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有:消毒药物的选择、用药量和配比的浓度、环境温度、猪舍面积、消毒工具、配比后的药液量等。我们在消毒的同时把这些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都考虑进去才能够真正地保证消毒效果。
5.3 猪群寄生虫的控制
寄生虫会影响猪群的生长速度、降低猪的抗病能力,可使猪继发感染其他疾病,严重的还会造成猪只死亡。规模猪场的饲养密度大、易造成寄生虫病的传播和流行。猪场要建立日常的驱虫制度,安排落实好驱虫工作。种猪一般安排一年4 次,肥猪安排2 次。药物选择上要选择质量稳定的企业所生产的驱虫药。驱虫的同时需要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和饲喂时间。
5.4 建立科学的病、死猪处理制度
规模猪场一般都有处理死猪的管理制度和处理设施。猪场严禁随便丢弃死猪,应该严格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否则可能造成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对病猪要及早地隔离和处理,对没有饲养价值的猪也要及时淘汰处理,这样可以减少猪感染疾病的风险,起到净化猪群的目的。在这个方面要有大局观念,不要让病猪和无饲养价值的猪成为疫病的传染源、造成猪场疫病的流行。
5.5 饲料霉菌的控制
饲料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大家都非常清楚。现在很多病毒性疾病也是由于饲料霉菌的影响造成猪免疫系统的下降从而继发疫病。控制饲料的霉菌对猪群的抗病能力的提高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建议在母猪的怀孕料和哺乳料中长期添加脱霉剂,北方秋冬季雨水很少,可以按保健量添加,春季、夏季按治疗量添加。肥育猪我们建议在保育料和小猪料中添加,冬季按预防量添加,春季按治疗量添加。
5.6 猪群小环境的调控
猪场内的小环境对猪的健康影响很大,我们管理猪场一定要处理好猪群的环境温度和通风换气。各阶段猪群的适应温度归总如下:种公猪,17 ~ 21 ℃ ;妊娠母猪,18 ~ 21 ℃ ;哺乳母猪,20 ~ 22 ℃;哺乳仔猪,29 ~ 33 ℃ ;保育仔猪,22 ~ 25 ℃ ;育肥猪,19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