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化、工厂化生产模式提高了生猪养殖整体效益,但是由于饲养密度过大,猪舍内外的大环境和小环境的变化,会对仔猪生产性能发挥以及健康状况带来不利影响。肖克权指出,除了个体遗传和品种特质外,饲料与营养管理因素在制约猪只生长发育过程中占比40%~50%左右,而猪舍内的饲养环境占比为20%~30%左右,这是因为猪舍内的温湿度、空气质量等好坏制约了猪群的繁殖以及生产性能的发挥。夏季气温升高,猪舍内粪尿、剩余饲料等清理不及时引起异常发酵,导致猪舍内有害气体浓度的浓度升高,而猪舍内温湿度的升高,容易引起猪只呼吸道、消化道等疾病发生。漏缝地板猪舍有利于存贮粪尿,降低了人工清理粪便的成本,能够解决因为冲洗猪舍而带来的用水量大的问题,但是由于长时间的存贮粪尿,猪舍内温度升高时,粪尿发酵后,引起猪舍内有害气体蓄积,影响猪舍内空气质量。冬季封闭式猪舍内的氨气、二氧化碳的浓度显著高于夏季猪舍浓度,这是因为冬季舍内的通风量小,导致有害气体在猪舍内蓄积。因此,本研究通过监测承德坝下养猪主产区内不同断奶仔猪舍内的环境质量,探究舍内环境对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承德地区生猪养殖过程中猪舍环境的优化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设计
试验于2024年8—9月份在承德平泉市进行,试验选择日龄(30.28±1.23 d)和体重(11.27±0.86 kg)接近的健康断奶仔猪288头,随机分为3个组,饲养在三种猪舍内,每个组内设置有6个重复,每个重复设置有16头仔猪。正式试验期为30 d,预饲期为7 d。
1.2猪舍环境数据监测
分别对三栋断奶仔猪舍内的二氧化碳、氨气、风速、粉尘及噪声等指标进行试验期前后两次监测(0~7 d、24~30 d)。使用有害气体测定仪(型号:X-40)对猪舍内的二氧化碳及氨气的浓度进行监测。使用温湿度计(型号:TES-1360 A)对猪舍内温度、相对湿度数值进行监测。使用噪声检测仪(型号:AR854)对猪舍内的噪声进行监测。使用风速仪(型号:AR866A)对猪舍内的风速进行监测。
1.3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监测
分别于试验开始和结束的清晨,在仔猪空腹状态下进行试验体重的称量,计算仔猪的平均日增重。观察并记录仔猪腹泻发病数量,计算仔猪的腹泻发病率。
1.4数据分析方法
前期数据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与简单处理,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9.0)对各项测定的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结果
2.1不同猪舍内环境指标监测
见表1。试验第0~7天时,各仔猪舍内温度、湿度以及噪声监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封闭舍内氨气检测值显著低于传统舍与漏缝地板舍(P<0.05),传统舍内的氨气检测值显著低于漏缝地板舍(P<0.05),封闭舍内二氧化碳检测值显著低于漏缝地板舍与传统舍(P<0.05),封闭舍内风速检测值显著高于传统舍与漏缝地板舍(P<0.05)。试验第24~30天时,仔猪舍内的温度、湿度、风速及噪声的检测值结果均无显著差异(P>0.05),传统舍内氨气检测值显著高于漏缝地板舍和封闭舍(P<0.05),封闭舍内二氧化碳检测值显著低于漏缝地板舍与传统舍(P<0.05)。

2.2不同猪舍内环境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见表2。试验初始体重和试验期仔猪平均采食量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封闭舍内的仔猪试验末重极显著高于漏缝地板舍与传统舍(P<0.01),漏缝地板舍仔猪的试验末重极显著高于传统舍(P<0.01)。封闭舍与漏缝地板舍内仔猪试验期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传统舍(P<0.05)。试验期30 d内,传统舍仔猪腹泻发病率分别比封闭舍和漏缝地板舍高出3.05%和2.15%。

3、讨论
温度作为影响猪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温度的高与低均会给生猪健康与生长带来一定的影响。氨气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是评价猪舍内环境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氨气主要来自于舍内蓄积的粪尿,二氧化碳来自于猪群的呼吸,当猪舍内有害气体浓度上升时,生猪的健康将受到威胁,合理的通风能够保持猪舍内空气流通,有利于断奶仔猪的生长。通过监测猪舍内环境,掌握生猪的生长环境情况,能够更好地控制猪舍内各项环境参数,有利于降低饲养成本。本试验的结果显示,封闭猪舍、传统猪舍以及漏缝地板猪舍试验监测期间,舍内环境参数中温度、湿度以及噪声监测结果未受到猪舍类型的影响,传统猪舍和漏缝地板猪舍内的温度和湿度较封闭猪舍高,结合前期封闭猪舍内氨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水平较低、舍内风速较高等结果分析,可能是因为前期环境参数检测时间点为8月份,该时间段为承德地区夏季热应激期,封闭猪舍通过加强通风降低了舍内的温度、湿度以及有害气体浓度,因此以上环境监测数据优于其他两种猪舍。结合仔猪生产性能指标发现,封闭猪舍和漏缝地板猪舍内仔猪试验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均高于传统舍内猪只,封闭猪舍更有利于控制舍内环境,为猪群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保障生产性能的发挥,另外,封闭式猪舍能够通过调节舍内外的通风量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减少了疾病的发生,更有利于控制舍内环境。
4结论
封闭与漏缝地板猪舍饲养条件对于提高断奶仔猪生产性能更有利,能够减少仔猪疾病的发生。在仔猪养殖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做好封闭猪舍的通风管理与漏缝地板舍的清粪管理,以减少猪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从而保障仔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设计
试验于2024年8—9月份在承德平泉市进行,试验选择日龄(30.28±1.23 d)和体重(11.27±0.86 kg)接近的健康断奶仔猪288头,随机分为3个组,饲养在三种猪舍内,每个组内设置有6个重复,每个重复设置有16头仔猪。正式试验期为30 d,预饲期为7 d。
1.2猪舍环境数据监测
分别对三栋断奶仔猪舍内的二氧化碳、氨气、风速、粉尘及噪声等指标进行试验期前后两次监测(0~7 d、24~30 d)。使用有害气体测定仪(型号:X-40)对猪舍内的二氧化碳及氨气的浓度进行监测。使用温湿度计(型号:TES-1360 A)对猪舍内温度、相对湿度数值进行监测。使用噪声检测仪(型号:AR854)对猪舍内的噪声进行监测。使用风速仪(型号:AR866A)对猪舍内的风速进行监测。
1.3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监测
分别于试验开始和结束的清晨,在仔猪空腹状态下进行试验体重的称量,计算仔猪的平均日增重。观察并记录仔猪腹泻发病数量,计算仔猪的腹泻发病率。
1.4数据分析方法
前期数据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与简单处理,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9.0)对各项测定的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结果
2.1不同猪舍内环境指标监测
见表1。试验第0~7天时,各仔猪舍内温度、湿度以及噪声监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封闭舍内氨气检测值显著低于传统舍与漏缝地板舍(P<0.05),传统舍内的氨气检测值显著低于漏缝地板舍(P<0.05),封闭舍内二氧化碳检测值显著低于漏缝地板舍与传统舍(P<0.05),封闭舍内风速检测值显著高于传统舍与漏缝地板舍(P<0.05)。试验第24~30天时,仔猪舍内的温度、湿度、风速及噪声的检测值结果均无显著差异(P>0.05),传统舍内氨气检测值显著高于漏缝地板舍和封闭舍(P<0.05),封闭舍内二氧化碳检测值显著低于漏缝地板舍与传统舍(P<0.05)。

2.2不同猪舍内环境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见表2。试验初始体重和试验期仔猪平均采食量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封闭舍内的仔猪试验末重极显著高于漏缝地板舍与传统舍(P<0.01),漏缝地板舍仔猪的试验末重极显著高于传统舍(P<0.01)。封闭舍与漏缝地板舍内仔猪试验期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传统舍(P<0.05)。试验期30 d内,传统舍仔猪腹泻发病率分别比封闭舍和漏缝地板舍高出3.05%和2.15%。

3、讨论
温度作为影响猪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温度的高与低均会给生猪健康与生长带来一定的影响。氨气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是评价猪舍内环境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氨气主要来自于舍内蓄积的粪尿,二氧化碳来自于猪群的呼吸,当猪舍内有害气体浓度上升时,生猪的健康将受到威胁,合理的通风能够保持猪舍内空气流通,有利于断奶仔猪的生长。通过监测猪舍内环境,掌握生猪的生长环境情况,能够更好地控制猪舍内各项环境参数,有利于降低饲养成本。本试验的结果显示,封闭猪舍、传统猪舍以及漏缝地板猪舍试验监测期间,舍内环境参数中温度、湿度以及噪声监测结果未受到猪舍类型的影响,传统猪舍和漏缝地板猪舍内的温度和湿度较封闭猪舍高,结合前期封闭猪舍内氨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水平较低、舍内风速较高等结果分析,可能是因为前期环境参数检测时间点为8月份,该时间段为承德地区夏季热应激期,封闭猪舍通过加强通风降低了舍内的温度、湿度以及有害气体浓度,因此以上环境监测数据优于其他两种猪舍。结合仔猪生产性能指标发现,封闭猪舍和漏缝地板猪舍内仔猪试验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均高于传统舍内猪只,封闭猪舍更有利于控制舍内环境,为猪群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保障生产性能的发挥,另外,封闭式猪舍能够通过调节舍内外的通风量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减少了疾病的发生,更有利于控制舍内环境。
4结论
封闭与漏缝地板猪舍饲养条件对于提高断奶仔猪生产性能更有利,能够减少仔猪疾病的发生。在仔猪养殖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做好封闭猪舍的通风管理与漏缝地板舍的清粪管理,以减少猪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从而保障仔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