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疫苗免疫失败
当天气变化或自身腹泻时,病原微生物特别容易入侵机体内部,进而破坏机体免疫系统,导致机体免疫能力降低。此时注射疫苗,通常会以失败告终。此外,一些企业为降低投资成本生产质量较差的疫苗、兽医专业水平较低和猪场使用疫苗不规范等都会造成免疫失败,最终感染疾病的时候常常治疗结果无效。
2
防控策略
2.1
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
为避免或者降低猪群发生继发性感染引发各种疾病,在猪幼崽断奶前7d和后7d,在猪饲料中添加阿莫西林可溶性粉配以七清败毒散粒,防止黄白痢、呼吸道疾病;在母猪生产前7d和后7d内,在猪饲料中添加板青颗粒配盐酸林可霉素和硫酸霉素,防止母猪产前产后感染、无乳综合症。
2.2
增强饲养管理
经过多年实践证明,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能大大降低猪群疾病发生概率,节省治疗药物和保健药物的费用支出。长途运输和天气变化等是养猪场中最常见的外在应激源,养猪场全面制定转群计划,最大程度的降低转群、注射疫苗等各种应激源。
2.3
增强消毒防疫意识
养猪场应增强消毒防疫意识,定期消毒,最好酸碱消毒剂交替使用,避免病原体的抗药性和产生变异,减少病原侵入猪群。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控制各种传染病,猪群发病后,及时隔离,实时观察,严格控制可疑猪,有效治疗病猪。
2.4
实时进行免疫监测
养猪场的检测重点是免疫抑制性疾病和流行性疾病,例如,猪瘟和伪狂犬病等。每年保证对猪群进行2次的病原检测,制定合理的养猪场防疫计划,掌握猪群抗体变化曲线,确定合适的免疫时间,免疫过早,由于母源抗体的干扰造成免疫失败;免疫过晚,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生长,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2.5
规范用药
选取兽药时依照药物自身特性、作用机理、用途、用药方法、疗程和适用症状来选择合适的药物,保证合理用药,合理搭配其他药物,严格按照药物疗程进行治疗。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药敏试验,结合药敏结果选择适当的药物;如果条件不允许,应该选用猪场内不常使用或者还没有用过的药物。
3
结语
我国养猪行业若想持续稳步发展,增强管理能力非常必要,而疾病的防控更需要科学管理。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养猪场应该适当取舍,权衡利弊,对于治疗经费较高、传染性强和危害较大、治疗后经济价值不高、治疗过程中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病猪应该放弃治疗,及时处理,避免疾病蔓延。在日常的猪场管理中应该加强饲养管理,保证营养供给,提高主体自身免疫能力,控制卫生,结合环境变化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应激源侵入机体,有效控制疾病,增加养猪场的经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