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种养一体化的基础:
以前的农业模式是由于国情决定的,而消费者的模式是从有肉吃到又放心的肉吃,再到有放心的风味猪肉吃。这也是普通猪肉的消费越来越少,而绿色猪肉和特色猪肉的消费市场在逐步增长的主要原因。几十年的发展,工业化的农业变革让我们的农业发展日新月异,产量连创新高,可是质量呢?不断爆发的食品安全危机及环境污染,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只要产量不要质量的痛苦,怎么才能突破固有的模式?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模式,就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而家庭农场概念的提出及消费者不断加强的食品安全意识及需求,就成为我们搞农业种养一体化及持续生态农业的基础。
二 . 现有种植农业的瓶颈:
机械化的农业,不断增加的产量,过量化肥及农药的使用,让我们的土壤板结、污染,而提供的农产品虽然产量上去了,但是其质量却不断下降。当能吃到安全的农产品成为一种奢望,当有钱的人想自己搞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庄园。当我们想吃到小时候的那种原生态的蔬菜和水果都成为一种奢望。不能不说是一种幸福指数的严重倒退。农业,它不但要有产量,更应该还有质量,因为他是我们人类的食物,质量和产量之间应该有一种平衡。当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成为我们农业发展中的一个痛,当我们找到一个不被污染的蔬菜和水果成为一种奢望,难道我们农业的发展不是遇到了瓶颈?
三.养猪业的瓶颈:
我们的养猪生产成绩不断的提高,甚至过剩,而原来猪肉的味道呢?安全的猪肉呢?现有工厂化模式的生产下,不断的用抗生素和疫苗来解决的生产中的疾病防控模式必将带来猪肉品质的下降。而很多中小猪场在中国国情的现实下,一味的被忽悠学习国外模式,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就是猪越来越难养,而抗生素和疫苗越用越多,走进了一个难以持续的怪圈。而不断出现的猪肉检测出来的抗生素超标、瘦肉精等事件严重的刺激着消费者的神经。加上猪场的粪便污染及水源污染,以前提倡的养猪模式正在经历前的所未有的强拆噩梦。
而最严环保法的实施,必将终结这种不可持续的重污染模式,所以猪场转型及对于环保的突破就成为一个必需一套思考及探索的痛点,否则,难以为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