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养猪技术 > 猪场管理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猪价低迷养猪场户易入的七大误区

来源: 互联网   2015-09-17 11:30:36   查看:  次

猪价低迷养猪场户易入的七大误区[/page]

  误区一:降低种猪营养水平。为降低饲料成本,使用质量较差的饲料原料,导致猪群营养不足,生产性能明显下降。尤其是一些猪场为降低成本采用质量较差的饲料(有的甚至只喂麦麸或玉米)喂种猪或降低其采食量,导致种猪膘情很差,这种做法实不可取。因为种猪是一个猪场的繁殖机器,饲料品质及饲喂量直接影响了繁殖性能,一点也不可缺斤少两。那种对种猪群的饲料营养采取偷工减料的办法,肯定会导致猪的繁殖性能下降,打乱种猪的繁殖循环,绝对得不偿失。要知道母猪从配种到其后代肉猪上市至少有9个月时间,到时市场猪价如何,很难预料。
 


 

  误区二:不按正常体重出栏。低价位下继续采用增加肥育猪出栏体重的办法,得不偿失。据新牧网记者了解,一些猪场喜欢养体重大猪,认为这样养效果好,殊不知猪的日增重并不是随饲喂时间的推移而呈直线上升的。因为随着体重的增加,猪体对自身生命活动所需的基本维持营养需要也相应增加。因此,在低价位下养大猪不合算时,就要适当降低肥育猪的出栏体重,这也是降低饲养成本的有效途径。
 

  误区三:舍不得淘汰残次猪。饲养无价值的病残弱猪,没有实际意义。这些猪是指那些无法治愈的病猪,治愈后经济价值不大的猪;治疗费工费时的猪;传染性强、危害性大的猪;治疗费用过高的猪等。在猪价低迷的形势下,健康的育肥猪且不能赚钱甚至亏损,对健康状况不佳的猪只,没有饲养和治疗的必要,应立刻淘汰。因为这些猪只生长缓慢、料重比高,而且易发病而成为传染源。
 

  对那些生产性能较差的种猪继续使用,舍不得淘汰,是一种不妥的做法。在市场行情好的情况下,鉴于培养一头合格的后备母猪大约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此时延迟连续生产性能较差母猪的淘汰时间是可以理解的,但在行情差的情况下仍然采取上述做法就不合时宜了。因此,市场行情差时是淘汰劣质种猪、引进优良种猪的大好时机(且不论此时引种价格会便宜)。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