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抗”不能承受之重:哗众取宠,又一轮跟风潮后的一地鸡毛
饲料工业和养殖业是唇亡齿寒的关系,需要站在同一战线上!相互救赎!
饲料日粮,不再是简单的生产资料,而成为养殖动物生长与健康、食品安全与质量、环境保护与生态的物质基础,肩负着畜牧业供给侧改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纵然,时下无抗饲料概念被炒得轰轰烈烈,越来越多的资本大鳄和行业巨头开始涌入这一市场,相关讨论层出不穷,各种替抗产品涌现。这看似热闹非凡,却也并不是什么好现象,与其说是市场嗅觉敏锐,倒不如说是哗众取宠,可以预见的又一轮跟风潮后的一地鸡毛—— “无抗”是健康养殖系统工程的结果,水到渠成!单一的替抗产品,过于碎片化,根本无力撑起“无抗”大旗。行业里的大部分人总是热衷“本末倒置”!退一步说,“饲料无抗”充其是清洁饲料的其中一环,忽略其他营养或安全要素,“以偏概全”,一窝蜂往前冲,亦只能事倍功半,且势必会栽跟斗。
“无抗”兴起之快,容易让人浮想联翩,但如何避免前辈们过把瘾就死的尴尬境遇,仍是摆在整个行业面前的大考。
“无抗”以健康为基,健康当从清洁饲料开始
品种发挥潜力,管理体现效果,饲料清洁是基础。有道是“祸从口入,朝不虑夕”,饲料不清洁,动物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效率、安全与环保根本无源言说!
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回归生态,化繁为简,从跟跑”无抗饲料” 转变到领跑“清洁饲料”!
清洁饲料由清洁原料和清洁预混料两大部分组成。
1.清洁原料
抛弃毒副作用高的原料使用,搭建玉米-豆粕型+发酵原料蛋白结构配制饲料日粮,实现原料功能化,把生物兵工厂搬进动物体,彻实改善肠道健康,提高饲料消化吸收转化。
玉米: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对动物有着非常严重的伤害。有无数的数据证明,我们需要对原料日粮进行筛选和处理。据田间不完全统计,码头玉米杂质、霉变粒、不完善粒率普遍高于2%,而集装箱玉米则在1.2%左右。随着目前国家拍卖超期储存和蓆茓囤储存玉米,优质玉米供应短缺愈发明显。
为免掉入“杂”“陈”陷阱,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严格执行卫生标准进行玉米采购,吸尘过筛后方可入库,同时实行防霉仓储技术,比方说囤仓三天还是四天,其酸败和氧化的程度就大有不同。
豆粕:豆粕标准化工业生产,已经非常成熟。选择诚信品牌,注意仓储防潮,使用前粉碎!
麸皮:目前被作为纤维素原料广泛使用,是生产面粉过水后的副产物,极易发生霉变,自发热现象在生产、运输过程中屡见不鲜。建明工业在《2015全年霉菌毒素检测分析报告》中指出,麸皮呕吐毒素污染严重,占比63%-73%,最高值达限量标准的62倍!而又消化利用率低,其蛋白质含量常被业内戏称”假蛋白”,倘若为了达到饱腹和通便的效果而纳为己用,莫过于引狼入室!
建议弃之不用!
饲用油脂:作为饲料主要的能量原料,油脂除了提高采食量和降低热应激之外,还可以提升免疫、增强消化吸收,明显改善畜禽养殖效果(魏树龙、周淑芹、孙文志,2003; 管武太,2014)。但不同油脂存在稳定性差异,氧化油脂是饲料不安全的一大隐患,对肠道粘膜、肌肉组织、内脏器官具有广泛性的损伤作用(任泽林、霍启光,2000;印遇龙、尹富贵,2006;岳洪源,2011;等)。大豆油、菜籽油的氧化稳定性显著高于猪油(孙曙庆,1998)。而且饲用猪油以生猪屠宰过程中产生的脂肪、碎肉、肠油、猪皮等下脚料加工提炼出来,质量明显受原料的来源、新鲜度、炼油工艺、储存时间影响, 若由病死猪炼制或人为掺假更会招致疾病、繁殖障碍、肉质变差等可怕后果。
无论是出于安全还是方便性,大豆油是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