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混养
混养的目的是为了是使引进的种猪适应本场的环境,与本场种猪的抗体水平达到基本一致,使引进猪群和本场猪群的主要几种疾病的抗原和抗原谱值相当,从而大大减少疾病的发生概率。混养的过程可通过接触活猪或粪便等方式来完成。
1、粪便:在隔离期,可用生长猪、成年公猪和母猪的粪便与引进的种猪接触,一天一次,连续进行14天。如果原有猪群有猪痢疾、球虫、C型魏氏梭菌感染或猪瘟、猪丹毒、蓝耳病、口蹄疫等,不能进行病原接触。
2、猪只:与淘汰的种猪或老母猪接触,选择胎次较小的淘汰母猪。
混养从后备猪进混养舍无异常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24周龄开始混养至32周龄结束;
老母猪和后备猪混养比例:1:5-10头;
健康后备母猪从24周龄时,将本场老龄健康断奶母猪与后备猪混养2月(期间应更换老母猪2-3次)。可使后备猪适应场内疾病水平,并产生相应抗体。
七、抗体监测
引进后第2天抽血检测猪瘟、蓝耳、伪狂犬、圆环、口蹄疫等抗体水平,如有异常应由主管兽医拿出预防或治疗方案。
八、记录
每天按时认真、准确填写猪舍内的生产报表,并按规定时间及时上交各种报表。
《猪舍温度记录表》;《猪只清单》;《猪只治疗及疫苗接种记录》;
九、日志
每天发生的情况都应该在日志中记录,此日志作为原始记录,是各类报表的基础,有许多没有在报表中反映的特殊情况都可以在日志中加以叙述,以详细记录生产,完善产品追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