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多年以来,在国内玉米消费中,饲料消费占比一直超过50%,玉米是我国主要饲料原料,对各类畜禽饲料质量具有较大影响,是畜禽饲料配方中主要的能量饲料。
2025年秋季,正值玉米收获季节,全国多地受连续阴雨天气等因素影响,新玉米在饲用上面临水分高、抗性淀粉和霉变风险三大核心挑战。不过,通过科学处理,你依然可以安全、高效地使用它。
新玉米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控制水分,保障饲料安全
充分干燥与储存:对新玉米进行晾晒或烘干,将水分控制在14%以下。烘干时温度建议控制在60℃以内,以保护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储存时应遵循“少量多次”原则,仓库保持通风、阴凉。
湿贮发酵(带芯带皮):这是应对高水分玉米非常高效的方法,尤其适用于牛、羊等反刍动物。将水分在28%-33%的带芯带皮玉米粉碎后,添加专用菌剂进行裹包发酵。此法不仅能完好保存营养,经乳酸菌发酵后,玉米的蛋白质利用率和消化率也显著提升。
调整日粮配方:如果使用高水分新玉米,需根据其实际水分含量,相应提高玉米在日粮中的添加比例(约3%-5%),或补充油脂、蛋白饲料等,以平衡整体的营养浓度。
(二)降解抗性淀粉,提升消化率
充分陈化:将干燥后的新玉米在通风干燥环境中储存4-6周,使其自然“后熟”,这是降低抗性淀粉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渐进式过渡饲喂:严禁突然用新玉米全部替代陈玉米。应设置至少7-10天的过渡期。开始时用新玉米替代20%的陈玉米,之后每天按约10%的比例逐步增加,并密切观察畜禽的采食和粪便情况。
添加外源酶制剂:在饲料中添加淀粉酶、糖化酶等复合酶制剂,可以直接帮助动物分解抗性淀粉。同时,配合使用益生菌、益生元,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进一步提升消化能力。
(三)全方位防控霉变与毒素
源头把控与物理剔除:收储时,人工或通过设备剔除明显的霉变粒、破损粒和杂质。
科学使用添加剂:在青贮或储存过程中,可添加饲料级丙酸钙、双乙酸钠等防霉剂,抑制霉菌滋生。在配合饲料中,可添加蒙脱石、硅藻土等霉菌毒素吸附剂,或使用专业的微生物降解酶制剂。
加强质量监测:饲喂前,建议将样品送检,检测关键的霉菌毒素含量(如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和发酵指标(如pH值、乳酸含量等)。务必依据检测结果和不同动物的耐受标准来决定如何使用。
不同畜禽的饲喂要点
猪:新玉米中的抗性淀粉易引起猪只腹泻、软便。务必遵守陈化和渐进过渡的原则。特别关注玉米赤霉烯酮(导致母猪假发情、外阴红肿)和呕吐毒素(引起厌食、呕吐)的污染水平。
家禽:高水分会稀释日粮能量,需精确调整配方。同时,新玉米可能导致蛋鸡产蛋率下降,添加复合酶制剂有助于改善此情况。务必保证饮水清洁,因为饲喂新玉米期间家禽饮水量可能增加。
奶牛/肉牛:湿贮玉米(带芯带皮)裹包发酵是一项非常推荐的节本增效技术。开窖使用前必须送检,确保各项毒素和发酵指标合格(如pH值在4.5-5.4之间)。饲喂时可全部或部分替代日粮中的压片玉米或玉米粉。
总而言之,安全使用2025年秋季新玉米的核心在于“防霉变、促熟化、稳过渡”。
2025年秋季,正值玉米收获季节,全国多地受连续阴雨天气等因素影响,新玉米在饲用上面临水分高、抗性淀粉和霉变风险三大核心挑战。不过,通过科学处理,你依然可以安全、高效地使用它。
新玉米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控制水分,保障饲料安全
充分干燥与储存:对新玉米进行晾晒或烘干,将水分控制在14%以下。烘干时温度建议控制在60℃以内,以保护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储存时应遵循“少量多次”原则,仓库保持通风、阴凉。
湿贮发酵(带芯带皮):这是应对高水分玉米非常高效的方法,尤其适用于牛、羊等反刍动物。将水分在28%-33%的带芯带皮玉米粉碎后,添加专用菌剂进行裹包发酵。此法不仅能完好保存营养,经乳酸菌发酵后,玉米的蛋白质利用率和消化率也显著提升。
调整日粮配方:如果使用高水分新玉米,需根据其实际水分含量,相应提高玉米在日粮中的添加比例(约3%-5%),或补充油脂、蛋白饲料等,以平衡整体的营养浓度。
(二)降解抗性淀粉,提升消化率
充分陈化:将干燥后的新玉米在通风干燥环境中储存4-6周,使其自然“后熟”,这是降低抗性淀粉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渐进式过渡饲喂:严禁突然用新玉米全部替代陈玉米。应设置至少7-10天的过渡期。开始时用新玉米替代20%的陈玉米,之后每天按约10%的比例逐步增加,并密切观察畜禽的采食和粪便情况。
添加外源酶制剂:在饲料中添加淀粉酶、糖化酶等复合酶制剂,可以直接帮助动物分解抗性淀粉。同时,配合使用益生菌、益生元,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进一步提升消化能力。
(三)全方位防控霉变与毒素
源头把控与物理剔除:收储时,人工或通过设备剔除明显的霉变粒、破损粒和杂质。
科学使用添加剂:在青贮或储存过程中,可添加饲料级丙酸钙、双乙酸钠等防霉剂,抑制霉菌滋生。在配合饲料中,可添加蒙脱石、硅藻土等霉菌毒素吸附剂,或使用专业的微生物降解酶制剂。
加强质量监测:饲喂前,建议将样品送检,检测关键的霉菌毒素含量(如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和发酵指标(如pH值、乳酸含量等)。务必依据检测结果和不同动物的耐受标准来决定如何使用。
不同畜禽的饲喂要点
猪:新玉米中的抗性淀粉易引起猪只腹泻、软便。务必遵守陈化和渐进过渡的原则。特别关注玉米赤霉烯酮(导致母猪假发情、外阴红肿)和呕吐毒素(引起厌食、呕吐)的污染水平。
家禽:高水分会稀释日粮能量,需精确调整配方。同时,新玉米可能导致蛋鸡产蛋率下降,添加复合酶制剂有助于改善此情况。务必保证饮水清洁,因为饲喂新玉米期间家禽饮水量可能增加。
奶牛/肉牛:湿贮玉米(带芯带皮)裹包发酵是一项非常推荐的节本增效技术。开窖使用前必须送检,确保各项毒素和发酵指标合格(如pH值在4.5-5.4之间)。饲喂时可全部或部分替代日粮中的压片玉米或玉米粉。
总而言之,安全使用2025年秋季新玉米的核心在于“防霉变、促熟化、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