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的最终目的是要获得最佳效益,标准化活动的结果能否达到这个目标,取决于一系列工作的质量。在标准化活动中应始终贯彻着“最优”思想,但标准化的初期阶段制定标准时,往往凭借起草和审批人员的局部经验进行决策,常常不做方案论证,即使论证也比较精略。因而,被确定的方案常常不是最优的,尤其是不易做到整体最优。所以在养猪企业进行标准化体系建设时一定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1 领导重视。企业标准化工作是企业加强管理,促进生产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参与市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基础性管理工作。企业如果没有较高的标准化水平,就不可能有较高的管理水平,也就不能走向市场,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制定企业的总体目标、价值观、管理方针等,都要有企业主管领导参与制订和审批,只有管理层充分认识到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才能有效地推进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设立和运行。
4.2 抓好培训是关键。培训可以使企业员工改变态度、增强技能、提高工作质量。要使各层次的管理人员、基层操作人员积极投入企业标准化体系工作之中,抓好培训尤为关键,只有抓好培训才能事半功倍。
4.3 持续改进是长效。制定和实施标准化管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制定标准的目的在于实施,在贯彻实施标准的过程中又可以发现新的问题,从而对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然后再实施,再完善,如此循环往复,持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从标准中获得效益。
4.4 提高员工的标准化意识,加强标准化队伍建设
标准化管理工作是一项很基层的管理工作,要求企业的广大员工具有较高的标准化意识,仅靠标准化管理部门人员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支持和配合,并通过培训来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使标准化管理工作深入到基层中去,进一步扩大标准化管理队伍,保障标准化工作的有效运行。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并且会有越来越多的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如何向社会提供健康安全的畜产品是每个养猪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这一形势的发展要求养猪企业更加积极主动的开展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利用标准化手段提高畜产品的科技含量及市场竞争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养猪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